《一场内心的万物复苏》讲师专访——李游

令人惊艳的多通道次世代空间声场纠正技术! Dirac Live 超详细测评

适合手机应用的高品质声卡——TOPPING E 1X2 OTG 评测

杜比全景声监听控制器的奥秘:Ginger Audio 终极解决方案和性价比可以兼得

旗舰级的监听耳机新标杆:Sennheiser 森海塞尔 HD 490 PRO 监听耳机首发体验


音频圈人手一本的《混音指南》你看过吗?

陈明 发布于 2017-06-26 ·

分享到微信

3 评论

我前天发了一条朋友圈,提到了《混音指南》这本书,引来了许多朋友讨论和互动,更是有不少同学问这本书应该如何学习等等。

有不少人人误以为《混音指南》是一本难啃的学术专著(也许是看起来比较厚重有分量吧),实际上它是一本混音启蒙书籍,任何对音乐制作,录音,混音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

《混音指南》的作者是Roey Izhaki,由Focal Press出版,英文版的最新版次是第三版,Focal Press是媒体技方面书籍的权威出版社,于1938年成立于英国。近十几年来,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翻译的“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系列丛书,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实用录音技术》,《电子舞曲手册》等都来自于Focal Press。

《混音指南》中文版的译者雷伟,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本书自2012年在国内发行以来,音频圈几乎人手一本,棚里不放一本《混音指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音乐的。

 

国人学习音乐制作,英语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大部分高质量书籍资料都是英文,中文译本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比英文还难读。如果有中文翻译靠谱的资料,能够显著降低国内音乐爱好者的学习门槛。

难能可贵的是,中文版《混音指南》语言比较流畅,术语翻译较符合国内实际工作习惯,当然,小毛病是存在的,瑕不掩瑜。而同样是“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系列中的其他书籍,也不是每一本都能达到这本书的水准的。

《混音指南》适合新人学习吗

相对于其他音频书籍《混音指南》算比较好读的,语言朴实精练,没有用很高深词汇复杂的句子长篇描述原理。而且,这本书有两个很大的亮点,书中的插图和随书附带的音频样本,都让这本书更易懂。

我看过十几本国外原版音频书籍,几乎每本音频书籍都会提到调音台,均衡器,压缩器这些概念,但真正能用简练的文字,结合形象的插图,把概念原理与应用描述清楚的《混音指南》是目前最好的一本。

随书提供的DVD中提供了超过2,000个音频样本,以及4首混音案例,在阅读的同时,能够通过聆听音频样本,更直观的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同样是音频书籍,如果你Google搜一下Glen Ballou写的《Handbook for Sound Engineers》(声音工程师手册),你就能体会到怎样叫难读,通篇的数学公式和电路图,1800多页,没有扎实的理科基础一页都看不下去。

另外,我必须指出。虽然这本书的确能够解答有关混音的诸多疑惑,但是这本书的定位是仍然一本工具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读者的情况,给到太多具体的实践指引,如果打算买回来,对照着书当菜谱一样一步步实践,那么可能要失望了。

本文后面提供了一些学习思路,也欢迎你关注微信公众号“陈明CMCC”(微信号搜:cmcc_name)我会在后续文章中继续讨论如何学习本书。

《混音指南》解决哪些问题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新手而言,能解决这三个问题:

● 树立正确的混音观念

● 建立听觉上的联系

● 作为音频效果器学习的工具书

学习跟声音有关的学科,无论是声乐,器乐,还是录音,混音。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把知识和声音联系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听觉记忆,建立一种映射关系。

例如,学音乐的人看一段乐谱时,大脑中应该要有旋律有节奏,有音响效果的。同理,读这本书,当你看到一个文字描述,脑袋里要对应到声音,比如当作者提到白噪声时,脑海里要有收音机收不到台时的哗哗声。

当然,建立音频听觉不是一朝一夕,也是有方法的,限于篇幅以后展开讨论。

如何学习《混音指南》

《混音指南》分为概念与实践,设备,混音实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概念与实践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非常适合阅读的,大概八十页左右,这部分包含了大量对于混音是什么,学习方法和有关混音的基本问题。虽然说是一些基本问题,但是在中文网络上想要找到详细,准确的答案,是相当不容易的。

我建议拿到书以后,一字不差的先读完,其中有读不懂地方,在书上标注出来逐步解决,术语和名词可以百度维基百科查一下。仍然有一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找机会请教别人。

第二部分 设备

本书的第二部分,信号处理器等工具,注重的是实践。想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一样效果器的使用,都离不开大量练习和实践。尤其是对于跟频率相关的均衡器,以及跟动态相关的压缩器,这些在音频处理中比较重要的设备,通常花上一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其攻克,都不算久。

首先,这部分的工具学习存在一定的知识依赖关系,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与频率相关的知识,是最先要解决的。

以学习均衡器为例,均衡器的难点不在于操作,各种滤波器的类型与调整方法,书中文字描述的都很清楚。真正需要花时间的,是通过训练,在你的大脑中建立有关频率听觉印象。

听到一个声音,能够快速反应这个声音大概是怎样的频响特性,哪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等。就跟音乐中的视唱练耳一样,听到一段旋律可以判断出音高节奏。

其次,对于新手而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学习实践,切入点不怕小,例如书中提到的乐队化音乐分轨混音,对于缺乏乐队录音经验到新手来说,难度显然太大,单把各个乐器的轨道辨认清楚,以适合的比例摆放到应有的位置上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对单个音色进行塑造。

所以,刚开始学习音频效果器,最合适的素材可能是一段军鼓,人声,吉他这样单个音频素材,用来打磨基本功。而具体的音乐项目,我认为应该是从做贴唱(翻唱)开始,而不是马上混分轨。

千万不要以为翻唱很简单,想要完成一首高水准的贴唱,涵盖了一首歌完整的制作工序的了解,很考验基本功的。即使是对于一些从业多年的人来说,仍然觉得做贴唱是一件很考验的事情,啥都不懂的时候觉得贴唱简单,懂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贴唱难做。

这一部分要充分使用音频样本一边聆听一遍学习,光看文字描述,很难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尤其是针对新手,更要大量听,反复听,听出区别所在,形成听觉记忆。不管目前能不能做出来,先学会听。

第三部分 混音实例

本书的第三部分,对于于初学者,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书上,而是在DVD中。作者提供了四首歌曲在不同阶段的版本,从听觉感受中去体会不同制作阶段(未混音,初混,混音中,混音完,做完母带)各版本的声音差别,别忘了要以相同响度下进行对比。

这些音频资料对于新人很难得。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是做过母带处理的(混音之后,歌曲的最后一道制作工序),而混音完未做过母带,以及未混音之前未定稿的音频,其他人很少能有途径接触到。由于版权原因,商业作品的分轨和制作中的版本,不能够在网络上公开发布,一旦出现泄露都要追溯责任。

第三部分的文字更像是混音笔记,即使是对于有一定制作基础的人来说,结合音频去理解作者的制作意图,也是很困难的。因此,这部分我的建议是,

这几首歌,因为有制作笔记可以参考,在学习音乐制作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回过头再听,随着你对混音的了解月深入,能够听出来的门道就越多,在你平时听其他音乐时,也是如此。

再次提醒,本书并不适合从头到尾阅读,建议按照一定路径来学习,如果能找到一个学习氛围,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讨论,那么学习起来会更顺畅。

总结一下。

拿到这本书以后,先通读第一部分,对照听第三部分混音实例中各个版本,体会其中的差别,然后到第二部分,以频率,均衡器相关的知识开始实践。如果你早早就买了这本书一直不知道怎么学,也可以参考我的建议。

《混音指南》值得反复阅读

这本书看一遍是不够的,《混音指南》是一本在学习音频制作的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反复翻阅的书籍。

《混音指南》除了被当做工具书翻阅以外,在我从事音频工作的不同阶段,先后又完整的读过三次,每次都有新的体会。第一次是2012年中文版刚刚发行,当时刚刚开始系统的研究混音;第二次是在2014年,在制作混音课程时作为理论参考;第三次是在2017年,读了最新的英文原版。

 

对比今年读《混音指南》与多年前刚拿起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我最大的体会是,当我有了一定制作经验以后再读,能引发更多的联想,对某些描述的体会也更深刻。比如当作者提到一个术语,提到用某个工具对声音进行处理之后,声音产生怎样的变化,我不会感到陌生。当作者用语言描述某个声音时,我脑海中会浮现一个大概的声音印象……

最后

已经买了这本书,或者准备买这本书的,想必都是对混音有兴趣的。我正考虑是否能以这本书做一个主题阅读,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

作者:陈明 ,录音师,专业音频科普作者,个人微信:netcmcc。

文章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MdDZduHRs6k3gA_kARDKlQ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