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耳放增益!Blue Mo-Fi 封闭式耳机对比 HD650 音质评测
国内售价在3000左右,针对移动便携设备提供的高保真音频回放,可以满足一部分懒的折腾的初烧人士的音质发烧入门需求。
音质总的来说值这个价,同价位下相比其他低阻耳机来说这货最大的优势是人声回放,密度极大,人声回放效果优秀。
48om的阻抗配合内置耳放可以在移动设备,如iPhone系列手机上获得较好的音质表现(PS:打开内置耳放在提升驱动力的同时会增略微加音频失真,虽然做过一定优化),当然如果使用魅族MX4 Pro这类内置简化HiFi输出电路的手机,则可以直接驱动获得最好的音质。同时,Mo-Fi耳机因为是封闭隔音设计,直接使用专业声卡完全可以作为专业监听耳机使用,有效应付各种环境噪声,并且不需要购置额外的放大器。(实测,PC和声卡直接输出便可以驱动Mo-Fi耳机单元,使声底整体平衡)
耳机工艺非常不错,佩戴设计有新意,可以调节两侧松紧和角度,以便耳机可以贴合双耳。
当然Mo-Fi耳机佩戴最大的问题是重量,由于内置耳放和金属耳机支撑结构,使得耳机整体重量略重(466 g),不利于长期佩戴,但产品质量和抗摔性能应该会不错(- -!)
下面是官方的详细信息:
- AMPLIFIER(内置耳放)
- Output power:240mW
- THD+N:0.004%
- Frequency response:15Hz-20kHz
- SNR, self noise:> 105 dB
- Noise:< 20 uV
- Battery capacity:1020mAh
- DRIVERS(耳机单元参数)
- Type and size:50mm, fiber-reinforced dynamic driver
- Impedance:42 ohms
- Frequency response:15Hz-20kHz
- Enclosure details:Sealed enclosure with tuned damping materials
- HEADPHONES(耳机尺寸)
- Weight:466 g (16.44 oz)
- Outer dimensions Closed:21cm x14cm x12cm (8.27" x 5.51" x 4.72")
- Outer dimensions Open:18cm x 29cm x 12cm (7.09" x 11.42" x 4.72")
音质对比评测:
对比耳机主要是森海塞尔经典开放式高阻头戴式耳机HD650,本来还想带上同样低阻耳机的飞利浦X1(价格1600),但对比了下,两者在价位上和音质上确实都有较大距离,整体来看Mo-Fi声音除了声场外都要比X1好一些,在低阻系统环境下两者解析力相当,在大驱动力耳放输出的环境下,Mo-Fi的解析力会获得明显提升,但仍比同等价位的HD650这类高阻耳机要差一些,也不如IE800这类5000价位的旗舰耳塞,不过Mo-Fi的中频声底表现非常突出,详细评测见下文。
评测设备:1.魅族Mx4 Pro HiFi音乐手机
2.华硕XEO DAC耳放一体机 同轴输入模式(Mod大改版本,换了9颗运放,蛮超值的PCHifi方案,声音风格接近DAC1 但解析力更高)
- IV运放:4×AD8620BR(我最终发现我就是喜欢8620的三频风格- -!)
- LPF滤波运放:4xLME49990(单运放转双运放,两个槽,改善很大,全频信息量都会增加)
- LO输出buf:1xAD8620BR(改善很大,透明度增加)平衡口不用,所以没换
- PO口:默认用2xLME47720
- 音源输出:是乐之邦的DT数字界面PCI,PC内都有滤波处理排插,电源,内存槽加装了G大的内存滤波模块(这个对PCHiFi提升蛮大,有兴趣的筒子可以折腾1根,多插了高频会压太暗……)
基本听感(煲机时间大概在50小时左右,差不多24小时煲机后就开声了)
三频表现:
分布,Mo-Fi耳机的三频基本分布还是比较正常的,不会出现一些魔声之流的“重低音”偏好,相对同价位低阻耳机三频能量分布基本平衡。(当然和HD650这类高阻大耳机比,平衡感还是要差一个水平的)
中频,Mo-Fi耳机的中频非常优秀,声音密度极大,接近万元级耳机的中频听感(如果解析力足够就真是万元级耳机的中频了……),适合各类人声和主流乐器表现,对提琴和吉他这类乐器能够较好的还原。(第一耳朵中频很有极致ED9的感觉,很优秀的中频)
在表现人声的时候,是超过HD650的表现的~
高频:特点仍然是密度高,能量大,高频不会出现单薄的听感,比较稳的高频,但是欠缺一些延伸。
低频:相比出色的中高频,Mo-Fi耳机的低频属于弹性较好能量足,但下潜一般的类型,比较偏流行风格的低频,整体而言比较中庸。解析力:
一句话,Mo-Fi在移动设备中解析力大概和2000~3000价位各类低阻耳机相当,可以听到足够的细节,包括乐器拨弦,沙锤的摩挲声都可以比较容易的听到,但和5000价位的耳机,耳塞解析力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在完全驱动的情况下,解析力比2000价位的低阻耳机要略高,但和2000价位的大耳机相比,解析力要差一个水平,在驱动完全情况下HD650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应该说解析力方面Mo-Fi只能算中等水平,和同价位以及略低价位的耳机相比没有足够优势。声底表现:
在台机完整驱动环境的情况下(都使用华硕XEO一体机),从整体平衡感方面HD650仍然是超出Mo-Fi,高阻开放式耳机,声场更大更自然,动态层次更为平衡。当然以上是在有独立耳机放大器驱动的情况下,如果驱动力不足,HD650的声底会薄的无法听。
在便携设备驱动环境下(MX4 Pro高增益输出模式)Mo-Fi仍然可以获得比较平衡的声底听感,并且声音相比同价位低阻耳机而言(AKG701,702,DT1350),声底密度是最大的,非常厚实,在低阻驱动环境下MO-Fi声底要全面超越HD650的。值得一提的是Mo-Fi耳机在完全驱动的情况下中频声音密度上仍然要超过HD650不少,第一耳朵听感非常像极致曾经的万元价位低阻旗舰耳机ED9,声底非常厚实,极其适合人声表现。(当然,动态,解析,低频和ED9还有不小的差距)。
声场表现:
场感大小:
由于是封闭式耳机,具备隔音功能,所以声场一般是封闭式耳机的劣势,Mo-Fi同样也存在这类问题,整体声场比较小,和HD650这类开放式动圈耳机相比是一耳朵的听感差异。
不过在一个较小声场下,Mo-Fi的结像定位能力表现倒是不错,尤其是人声声像,非常清晰,但相比完全驱动下的HD650而言,结像自然度和空间感上要差不少,确实声像边缘的残响效果,当然森海声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堂音华丽,这方面比起来自然有点不太公平。就结论而言,Mo-Fi耳机的声场足够应付各类小规模的人声,和古典乐编制,能够较好的还原流行歌曲的声场定位(虽然小了点),但无法满足大编制音乐的声场要求。
不过考虑到相比HD650这类半开放耳机,全封闭式的Mo-Fi隔音的优势还是蛮大的,在办公室,和吵杂现场环境下可以获得干净的声场背景,也绝对不会扰民,不存在漏音问题。
Blue Mo-Fi耳机适应音乐类型:适合音乐类型:各类人声流行,ACG(中频女声甜的可以,中低频还很脆),流行舞曲,电子乐,后摇
不适合音乐类型:古典(封闭式声场是个大问题,三频两端动态延展也有所不足),电影原声。应该说Mo-Fi的素质特性基本上是针对人声听音而言的~
依靠优秀的中频声音密度,在表现各类人声音乐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完全可以当人声监听来使用。相应的,在乐器背景分离度上要差一些,和森海耳机的风格是一耳朵的差异。如果解析力再高点,中频确实有万元级耳机的当量了~
而HD650在驱动ok的情况下,基本就是杂食党了,除了部分低频速度的较快的电子乐不好表达外,HD650对各类音乐几乎通吃,当然是驱动好的情况,驱动不好的高阻大耳机,中频会薄的让人难受……低频力度也完全不足。关于“Mo-Fi”内置耳放放大功能
这个应该就是针对iphone系列手机调音的(两根线,一根是带mic和控制器的三节插头),是一种智能增益系统,因为是作用于po口的功率放大增益,因而难免会有一些二次放大的失真,不过这个被官方称为“Mo-Fi”的内置增益在打开的时候,主要是作用于中频,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中频声底密度和细节表现能力,在iphone5s直推的情况下打开后可以大幅度提升中频人声的表现力。使耳机可以在苹果设备直接输出的情况下接近独立功放驱动的声音水平。
PS:但是在非苹果的产品上,打开Mo-Fi增益有一定概率会产生一定的电流噪声,具体原因不知道,官方有在说明书内指出。
结语:
仅针对音质而言,Mo-Fi的综合素质还是值3000块钱的定位的,拥有同价位耳机中密度最大的中高频声底表现,使其在人声和单独器乐的表现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进入国内价格能调整在2000价位的话,Mo-Fi的性价比会非常高,当然仅针对声音而言,考虑到其他附加功能,如果你有一款苹果便携设备的话,Mo-Fi耳机可以帮你省去一台独立耳放的钱。
-
2015-02-16
匿名
这个封闭式耳机,到底是全封闭的还是半封闭的?怎么都不交代清楚呢。